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团>市代会传真

市人代会传真 海淀团的人大代表们在市人代会上如何建言献策?

时间:2018年01月27日稿源:海淀人大

  “1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来自海淀团的市人大代表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在会上,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人民赋予的职责,为推动首都更好发展建言献策。”

  雷军代表

  在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要抓政策激励;要发挥首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有人力资源;要利用北京的创新和资本优势,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推动科技创新的建设。

  要高度重视旗舰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对生态系统的带动作用,出台大力度的扶持计划,由市领导重点联系旗舰型科技创新企业,组建专门的队伍对重点企业的发展进行重点扶持,责任到人;将部分税收直接返还重点企业,用以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研发;将有限的人员指标集中使用,帮助这些企业快速长大。

  王小兰代表

  王小兰代表建议,一是建立市级协同机制,成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联席会,统一协调“三山五园”的规划、中关村大街改造等问题,聚焦全市力量建设中关村科学城。二是要支持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前瞻性基础性研发项目在京落地。三是要关注部分银行“一刀切”的做法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难问题,发挥具有政府背景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作用,积极为经营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加大对中关村担保公司、首创担保公司的增资。

  陶庆华代表

  陶庆华代表认为,要聚天下英才,引领支撑北京科创中心建设。他建议,一是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从人才的引进、流动、分配、税收、财政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深化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的改革,创新外籍人才发展的支持政策,健全外资人才管理制度。二是要加快立法进程,把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列入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三是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特聘岗位的作用,向更需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地区和行业倾斜,增强特聘岗位的名额。四是要加快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从城市功能的发育、商业活力、政府服务、人文生态、质量环境等多个维度,对各区的创业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找准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卫爱民代表

  卫爱民代表介绍,他关注的都是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的老问题,比如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学位紧张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但根本解决之道是提供更多的学位,这方面他建议恢复机关、厂矿等单位办幼儿园,“以前很多机关、厂矿都办有自己的幼儿园,除了给子弟上学用,也对社会招生,但幼儿教育不怎么挣钱,最后就是招生越多亏损越多,后来就没有积极性了,就不办了。”

  他认为政府可以进行一定补贴,鼓励支持这些幼儿园恢复办学,“原来停办的,财政资金帮他们启动,这比新开办幼儿园成本低多了。”对于这些幼儿园的质量,卫爱民表示不用担心,“以前这些幼儿园都是单位自己的,很多子弟,监督比较多,都是管理很正规的,当然恢复了也要加强管理。”他还建议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展为十二年,可以将学前教育囊括进来。

  徐凤芹代表

  徐凤芹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北京应该实现所有公立医院的信息共享。”

  徐凤芹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北京各家医院的“信息孤岛”现象十分明显:每家医院都投入巨资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但是病人就诊的信息并不与其他医院共享,病人此前在其他医院的就诊情况查询不到,以前接受过哪些诊疗、使用过什么药物也一概不知。“

  徐凤芹来自中医系统,她发现,如今本系统内的信息共享都还没有完全实现。“如果医生只要打开病人的病例就可以看到病人在所有医院里看病的记录,无论对于诊疗还是防止药物滥用,都有非常大的益处。”

  对于前些天凶猛来袭的流感,不少人还心有余悸。由此,徐凤芹还提出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场流感让医院的部分“不挣钱”的科室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更加凸显。“我们医院的儿科,每年亏损200万。这场流感里,儿科10个医生里病了3个,儿科申请暂停急诊,但科室每天来看急诊的孩子有100多个,真停了,孩子怎么办?结果只能让另外7个医生加班。”徐凤芹说,这些只是“不挣钱”科室面对的表象问题,医生流失,年轻人不愿入行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她还是希望北京能够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改革试点,留住这些“不挣钱”科室的医疗业务骨干。

  吕清代表

  一边是小区正在清理扰民、污染环境的小门脸、小菜店;一边是社区居民的柴米油盐需求需要满足。来自海淀车道沟南里社区的吕清代表说,一周之前,一种全新的“智能微菜场”入驻紫竹院地区,获得了小区居民的追捧。“原来的菜市场没了,但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我们正在让新的生活方式进入老旧小区。”

  “去年,我们在正式启动疏解工作之前,社区干部已经向租用违建的商户们不断做宣传。”吕清说,大量的前期铺垫,使得最后的拆违工作减少了很多阻力。但是,缺少了菜场,还是让居民们感觉到了不方便。吕清说,拆除了违建,将无照、不规范的“七小”商业清理掉,收回了小区内一些房屋的经营权,社区引入了以区属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商业正规军,新开了老年餐厅和超市,解决了居民的急需。

  “一周之前,紫竹院街道刚刚开始试用了我们称之为智能微菜场的系统,跟现在常见的小区快递柜差不多,居民要买菜,扫描上面的菜品二维码,蔬菜公司就会根据居民的订单前来配送,既保证菜品新鲜度,费用也不高。”吕清说,社区起初担心这种新设备会让老年人不适应,于是选择了年轻人更多的新建小区,但是运行一周,效果良好。很快,街道就将召开现场会,在自愿的基础上,向各个社区推广。

  段淑珍代表

  段淑珍代表认为,海淀区棚户区改造任务重,但空间不足,希望市里能协调其他区,解决海淀棚户区改造居民跨区安置问题,给中关村科学城发展留出创新和产业空间。

  经济、科技、人才、教育、医疗、疏解非首都功能......每一位代表都认真发出声音,为改善人民生活、构建宜居海淀而努力着!让我们为这些人大代表们点一个大大的赞。相信在他们的支持和监督下,海淀的未来会更加光明和美好!

(责任编辑: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