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要闻

使命重在担当 实干铸就辉煌 区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01-05 来源:海淀报
  1月4日,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13个代表团分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代表们充分肯定了2023年政府工作,认为报告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央、市委市政府、区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客观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全面部署了今年各项任务,传递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奋力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凝聚了共识和力量,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好报告。
  海淀区深入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融合发展,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第七团的李军代表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长期关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他表示,海淀区应当高质量发展“概念验证中心”,在原有北航、清华、中科院、北医三院等“概念验证中心”基础上扩大数量,同时加强“概念验证中心”的考核机制,提升概念验证的能效,使之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预孵化,鼓励形成“概念验证+孵化+投资”链条。李军代表还建议建立海淀区各类孵化载体与成果转化联动机制;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孵化载体承接概念验证及成果转化落地企业,鼓励社会和国有孵化载体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机构。第八团的张永慧代表说,我区在持续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上颇有建树,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数据让人惊喜。同时在我区居住、工作的两院院士得到精心服务保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独特优势。
  在科技创新方面,第十团的尹卫东代表认为海淀区具有巨大的优势,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了推动经济的稳步增长,他建议,海淀区要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特别是医药健康产业应当尽快培植成为支柱产业。第八团的李金峰代表来自清华大学,是本届人大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她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印象最深刻的是“创新驱动”部分,在持续关注海淀区科技发展的同时,更感受到海淀的区位优势给高校学生的科学研究和交流带来的极大便利。
  作为教育大区,今年我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获得多位代表的肯定。第七团的杨刚代表表示,中关村三小大牛坊校区建成投入使用,为海淀北部又提供了一所优质学校,切实促进了北部教育的发展,为南北均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在统筹推进人居环境以及交通综合治理方面,代表们聚焦环境质量提升、绿色空间拓展,对于今年在全区范围内不断挖潜新增停车位、打通五条“断头路”以及持续提升绿色出行建设和服务水平表示肯定。针对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来自工程设计领域的第十二团于雅凝代表对于新建成的清河之洲滨水绿廊给予了肯定,其中的景色和三山五园文化相呼应,体现出海淀的文化内涵。建议在该区域完善配套设施,建一些具有海淀特色的文创店、咖啡厅等。
  代表们还对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惠民实事,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等提出意见建议。第十一团的孙英代表聚焦养老领域,建议加快推进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设,同时加强街镇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以规范化的标准来满足老百姓养老需求。来自第二团的张书红代表表示,健康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事项。建议社区医院的软、硬件建设都要加强,更好地服务群众。
  对于海淀区文化文明建设工作,多位代表也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团的兰超代表希望政府搭建平台,充分运用海淀的高校资源,让高校的艺术资源能够有更广阔的落地施展舞台,为海淀的文化文明发展贡献力量。第四团的李航代表认为,海淀有以香山革命纪念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还有以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文化,以及以中科院科研院所和中关村知名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文化,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应当思考如何把各项文化融合起来,把一个个文化亮点串到一起,打造出海淀自己的文化特色,促进高质量发展。(景天 郭思岐 阚丽丽 吴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