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重要的毛纺织工业基地到海淀科技创新人才生活工作的核心区域,清河街道发展所具有的根本性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可依托的人才和产业优势逐渐凸显。
如何助力把家站建出清河特色,让代表履职更有积极性、群众进站更愿意畅所欲言?如何结合实际务实创新,把读书的收获转化为代表履职为民的工作成效?清河街道人大专职工作人员乔梁有着自己的思考。
从“地域”到“领域” 代表履职有活力
“代表们常来,我们都认识,特别愿意和他们多聊聊,他们为我们推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他们点赞!”这是在清河温馨家园代表联络站残疾朋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清河街道温馨家园是清河地区残障人士的专属康复机构。2023年5月31日,在乔梁的积极协助推动下,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温馨家园挂牌成立。她说,“困难群体工作任务重、难事多,联络站设立便于残障人士以及服务机构更好反馈诉求,推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温馨家园向代表们赠送“爱心荣誉证书”)
代表联络站挂牌成立以来,乔梁多次组织开展代表“回家站”活动,与残疾朋友见面,会上,代表们积极关注残疾选民朋友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更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寻求良策。
对于会上收集上来的选民意见,乔梁将其进行梳理分类,属于街道能解决的,交办给相关部门办理,按照办前沟通、办中联系、办后汇报,请代表了解进度,并安排代表答复选民;属于街道和区职能部门协同解决的,由街道“吹哨”各部门报到,请人大代表、选民代表一起来开展“大家商量着办”,共商共议高效解难题。
乔梁介绍,目前已汇总了26件实事交给街道相关部门解决或提交区职能部门办理,包括破损残疾坡道修复、肢体残疾人就近开展康复活动需求、优化就医环境、加装电梯和便民食堂的需求等。现已完成破损残疾人坡道修复、联系专业机构在温馨家园设立康复站点;改扩建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列为2024年海淀区办实事项目,在加装电梯和便民食堂建设工作中也充分考虑到了残疾人的需求。
“温馨家园代表联络站建设初具成效,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推进多层次、多样化的人大代表联络家站建设。”乔梁表示。今年5月,清河街道开展的2024年二季度人大代表家站“进校园 听意见”活动中,清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揭牌,这是海淀区首次在学校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
目前,徐志梅代表在进学校听意见活动中,就所征求到的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需要扩建、清华附小地下空间未交付使用、实验二小朱房校区需尽快还建、实验二小清宁校区扩建手续需推进等事宜,与多部门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整体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悦·分享”“爱.读书”提升代表履职效能 书香飘到笔头,变成建言献策的“金句子”;入在心里,化为创新发展的“金点子”;落到实处,就成了履职尽责的“金钥匙”。
在区人大常委会清河街道工委2024年第一次代表工作会“悦·分享”环节中,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筱津代表现场作的关于“共建儿童友好、赋能美好未来”的主题分享,获得大家响亮的掌声。
这是清河人大代表之家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提升代表履职效能的场景之一。为深入挖掘人大代表队伍内部的杰出资源,去年开始,清河人大代表之家开展多场“悦·分享”活动,邀请了空军指挥学院政治工作处大校副主任马海林,第四范式CEO戴文渊、北京二十中校长陈恒华作了“我军军事教育的优良传统”“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及思考”“做脊梁教育,育时代新人”等多场主题分享。
乔梁介绍,“开设该活动旨在将人大代表从单一领域的专家蜕变为跨领域的综合型人才代表,以此促进知识共享、经验交流,并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影响力。”
除此以外,乔梁还积极推进“书香人大 旧书焕新知”活动,“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人大代表,将读过的经典之作进行分享交流,让知识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出更绚烂的光芒。”
清河代表家站活动丰富多彩,代表们积极履职,活动参与率接近百分之百,协调推动解决问题近百项。
“怎么做到的?”说起家站的“活力”,让人忍不住向乔梁提问,“用心用情,积极作为”,简单的八个字,这是仅有2年多基层人大工作经验乔梁对服务代表工作最真挚的回答。